一、初出茅廬期-潛龍勿用:(0-2Y)
沉潛的龍,不必急著展現鋒芒、追逐短利。這個階段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呷緊弄破碗。縱使您具備了天賦異稟的優勢條件,仍然需要後天的諸多磨練,才能讓您發光發亮。這個階段您該做的是「立定志向、蓄積能量」,等待適當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運到來。
(一) 初入職場應備工作態度:

新人剛離開校園不久,一腳踏入完全陌生的職場環境,猛然發現學校與職場有著巨大的差異,例如看書考試與解決問題的責任不同、個人努力與人際協調的互動不同、老師同學與主管同事的影響不同。此外,應對口吻、周邊環境與期待目標也都有很大的差別,您必須具備基本的工作態度,並且盡快調整適應,才能讓自己漸入佳境:
1、準時準時準時: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養成準時上班、準時出席會議與準時完成主管所交付的工作,這是職場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態度之一。或許在學校上課,偶而翹個課或姍姍來遲,對學校、老師與同學的影響微小,畢竟學習是個人的事。但是,如果把這個習性帶到職場,一開始就缺乏守時觀念,例如上班打卡以後還能外出買早餐,然後在自己座位用餐,不僅缺乏紀律,也有礙觀瞻,影響其他準時上班同儕的觀感,主管也會對您產生不信任感;或者,例行性工作或專案任務屆期在即,縱使主管同事事先叮嚀囑咐,您還是常常延誤交期,導致阻礙了組織團隊完成任務目標,成為了「豬隊友」,那就不是個人的事了,其結果將必然會阻斷了自己的職涯前途。因為這些工作上的延遲,勢必會影響到顧客與自己公司的數百萬、數千萬元商機與權益,尤其產業瞬息萬變,您或您的組織如果無法準時達成客戶的期待,其他競爭者可是非常樂意將您取而代之。故您必須在初入職場開始,就要養成守時的自律,為您的職涯起點奠定成功的基礎。
聯想集團創辦人、前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先生非常注重守時,開會幾乎從不遲到,有一回趕赴開會途中遇上電梯故障,被困在裡面一段時間,等到出現在領導層會議上已經遲到了七分鐘,結果自己罰站半小時。有人說:「柳董,您沒有必要處罰自己呀!是電梯意外故障才讓您遲到的。」柳傳志回答:「無論如何,我要對別人的時間負責,而不是對自己的意外負責!」
2、熟練專業技能:有些年輕的職場工作者強調個人化自由與性格特質,總覺得只要工作能夠順利完成交差,別人怎麼看就無所謂了。但您的儀態、談吐與專業內涵,卻會深深地影響別人對您個人與所屬公司組織的信賴度:
(1) 外在的形象與態度:根據調查,人類具有「以貌取人」的偏好,您的外在形象與態度會影響別人對您的認知與看法,並且決定他們對待您自身與提案的方式是信任採納,或者是不屑
一顧。您必須根據您所服務公司的產業習性、往來對象、擔任職務、職位與工作場合,來調整您的穿著與儀態。例如,一般財金與法律等專業服務業者,或是必須拜訪客戶、廠商的正式場合,甚至對外媒體公關或開會發言時,比較偏向正式的穿著打扮。因此,您應該謹慎挑選適合自己的服裝配件,並端正自已的言行舉止,展現出令人信賴的專業形象。

(2) 內在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熟練自己專業工作所需充足的知識,是公司最起碼的基本要求條件。在缺乏工作經驗下,從學校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讓您有機會得以被雇用公司青睞與聘用,期許您進到公司能夠利用它們來處理例行性工作,並協助解決問題,進而負責規劃與執行專案活動,創造公司組織的價值,而公司則給付薪酬以為對價。但新人往往會發現,要達到上述的職涯目標,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恐怕只佔20%,如果欠缺實務技能的搭配,您將會面臨舉足無措、效率低落的窘境,例如系統操作、流程規範、電腦軟體或PDCA等專案管理工具,這些都是學校不曾或很少講授的實務技能。因此,您必須依賴部門主管與同儕的教導,努力在工作中學習與應用,並且利用假日閒暇時間主動複習與精進,才能慢慢熟練,得心應手地運用在工作上,創造良好的績效。
Adam是公司經營分析部門新來的同仁,負責定期性經營分析報表的編製與分析,月結後固定要向財務長報告上個月的營運結果。Adam平常老是穿著牛仔褲、運動鞋與T恤,因為要參加月會報告,刻意穿著西裝褲與襯衫,但撇開寬鬆不合身不說,西裝褲與襯衫滿是皺褶、頭髮些許凌亂、鬍渣滿嘴,顯得沒甚麼精神。輪到Adam報告時又支支吾吾,投影片東跳西跳、光筆轉來轉去,最糟糕的是報表數據有很多垃圾錯誤,無法呈現實際的營運成果。部門主管雖已經提醒多次,仍然不見改善。果然,季底的績效考核被評乙等(最差),很快就自己提出辭呈,離開公司。您在職場上的舉止言行與專業表現,不僅代表您個人的形象,也會影響關係人對您公司的看法,千萬不能馬虎以對,拿自己的職涯前途開玩笑。
3、充滿思考想法:剛踏入職場工作,所有新進工作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找不到如何處理工作的方法,包括優先次序、運用工具、批次作業、問題發生的根源與解決的竅門,因此,常常會一而再地重複作業,來回修改,盲目地瞎碰瞎撞,導致工作品質粗糙、效率不佳。漸漸地,隨著交易的頻繁,工作量愈來愈大、工作時間愈來愈長,要求的作業執行與問題排除的期限愈來愈短。在日益沉重的工作壓力下,很多工作者在面對問題時,開始以慣性的作法應付,只就表面的現象與狀況就採取應對措施,並沒有認真地思考與分析,只重效率,不計效果與後果,導致問題的真因一直無法根除,問題也就不斷地重複發生。因此,您必須在工作之餘,培養思考的習慣,學習如何運用邏輯思考的能力與程序,釐清問題的諸多頭緒,評估可行的解決方案,強化決策的正確性與有效性。透過這種因果關係的假設與驗證,才能讓您在工作的實務經驗中,獲得改進和學習的機會,有助於職涯工作的推動。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剛進入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之前,對於經營管理顧問師的工作可說是一無所知,於是他比別人加倍努力,其中之一是訓練思考路徑。大前研一利用每天早上從橫濱車站到東京車站的二十八分鐘通勤時間,給自己出題目,然後試著自己解決問題,例如,他看到車廂的廣告,就會假想:如果這家廣告公司的社長找他協助提升業績,他該怎麼做?後來更從每天一個題目,進步到每隔一個車站思考一個新的題目。
大前研一認為,當頭腦習慣思考以後,轉速自然會加快,開始擁有一顆活潑閃電的頭腦,可以迅速地將問題拆解、思索該收集甚麼相關資料、該怎麼作分析才合乎邏輯?再把這些解決問題的所有過程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思考模式。大前研一認為:「勤於思考的人,擁有光明前途;懶於求知的人,沒有生存空間。」所以,新進工作者應該抽出時間思考,這裡指的不是想到WHY,而是HOW。思考工作的規範為何?釐清脈絡與框架,刻意練習,建立標準作業模式,進而改善效率,逐漸提升自己的工作價值與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則必須針對未來設定目標,人要是沒有目標,不僅失去工作的方向與目的,同時也無法產生HOW TO的思維動機。趁著剛踏入職場工作,檢視自己的終極目標並設定階段性目標,協助自己了解尚有哪些不足或弱勢?落差有多大?該如何強化?如此,將可紮實地奠定您在職涯中發展的實力。
4. 撰寫工作日誌:「工作日誌」指的是您每天在工作中所進行的主要業務內容、耗費時間、遇到的問題與想法、解決的方案與檢討反省或心得建議等,簡單扼要地記錄在紙本或電腦軟體中,以便達到自我管理、持續累積工作經驗與管理能力的目的,提升自己對於工作狀態的掌握與執行的能力。至於工作日誌的格式則視目的需求而有所不同,沒有固定的標準格式要求,
也不需要鉅細靡遺地記錄一些瑣碎的事務。您可以只記錄重要的事務,耗費的時間以半小時以上為單位,採取條列式的書寫方式予以紀錄,也可附註與連結佐證資料或檔案,茲提供參考格式做為調整版本。

驅動力:《https://www.dfadvising.com/》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煩請按讚並分享至您的社群,謝謝!】
Commentaires